当前关注:新生儿上户口被填“文盲”,问题出在哪?
(资料图片)
原标题:新生儿上户口被填“文盲”,问题出在哪?
近日,山东临邑县一家长在给新生儿上户口时,发现孩子文化程度一栏被标注了“文盲或半文盲”,该家长认为这样的标注有些过分。对此,当地派出所回应表示,新生儿落户时有些选项是系统自动生成的,家长介意的话可以去掉。
何为文盲?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如下定义:文盲指不识字的成年人。在当代语境里,文盲亦有贬义色彩。无论是基于词典的定义,还是考虑人们对于文盲这个词的普遍共识,这一事件都让人觉得很荒诞。刚刚来到世界上的新生儿,还是一张白纸,未曾受过教育,怎么就成了文盲或半文盲。面对家长的不快,当地也给出了回复:系统自动生成,可更改。
归因于系统自动生成,似乎是一个万金油似的推责方式。在一些工作人员看来,错是系统造成的,而非人工造成的,盲目过度依赖技术,却忽视了常识。先不说文盲的定义范围与新生儿无关,工作人员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就能解决的小事,却应付了事。明明可以有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,却选择了一种呆板的做法。
把新生儿的户口信息敲上了文盲的标签,的确存在盲点,“盲”不在户口本上的教育水平,“盲”在工作人员对工作细节的视而不见。系统定义的狭窄从一开始本可以靠人来规避,却需要之后不断的再次操作来纠偏。改一次户口又何尝只是动动手指那么简单,折腾一番对服务双方时间成本、精力成本都要产生不同程度的消耗。如果一开始选择留白,也无需当事人为此再费周章。有网友分享,自己小时候在教育水平一栏的标注是:学龄前儿童。这样的标注明显让人舒适许多。
户口页出现这样的字眼虽说不影响当事人实际上学、求职,但伴随多年的字眼从观感上依然会让人不适,特别是这类本能避免的常识性错误。这种小事重要吗?看似对生活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,未酿成什么不好的后果。可是见微知著,越是这种小事,越能体现出一个地方的政务服务水平。小事连着民心,把越小的事解决好了,人们对服务才会越有信心。
户口页看似不经意的小小几个字,能成为舆论焦点,恰是因为每件政务服务小事,都和人们息息相关。户口登记的政务工作,是直面百姓的重要服务窗口。多点细节考虑、多点人性化考量,才是政务服务应有的模样。(常莹)
标签: